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8篇
林业   3篇
农学   15篇
  8篇
综合类   94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54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5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一种轮状病毒特异抗体ELISA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条件下,建立较为快速的轮状病毒抗体ELISA检测方法。利用组织培养的轮状病毒SA11株经初步的浓缩和纯化后,作为包被抗原包被酶标板。SDS-PAGE分析表明,经浓缩纯化后,轮状病毒的主要抗原均存在。将测试血清用SA11中和后,轮状病毒或其抗原免疫血清(肠黏液,粪便悬液)的OD490值比中和前有明显的下降,下降比率大于45%,而对照组血清的OD490值与中和前相比没有明显的变化,下降比率小于9%。表明用此ELISA体系检测轮状病毒抗体具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62.
柑桔黄龙病菌菌毛形成蛋白(pilus formation protein, 408)是一种丰度较高的分泌蛋白。以感染柑桔黄龙病(HLB)的海南琼海市绿橙叶片为材料提取总DNA,利用408基因的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获得该基因的目的片段。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海南琼海黄龙病菌408基因与柑桔黄龙病菌亚洲种psy62株系 (GenBank登录号:CP001677.5)408基因序列一致。功能预测结果表明其含有一个与菌毛形成相关的N端结构域,以及C端含有两个高度保守的基序(Motif 1和Motif 2)。通过Eco R Ⅴ和Xho Ⅰ双酶切构建重组载体p ET32a-408并将其转化BL21(DE3)大肠杆菌。重组菌经终浓度为1 mmoL/L IPTG诱导,目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目的蛋白经Ni2+-NTA层析柱纯化,并以此为抗原,腹腔免疫小白鼠,获得效价在1∶500~1∶10000的多克隆抗血清;Western blot进一步分析表明,408蛋白多克隆抗血清特异性强。研究结果为柑桔黄龙病菌408蛋白功能研究和柑桔黄龙病菌的蛋白检测产品开发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3.
 小麦蓝矮病是西北冬麦区一种重要的植原体病害,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为进一步探究小麦蓝矮植原体的致病机理,通过原核表达获得其致病因子SWP1的重组蛋白并制备抗血清。将PCR扩增到的SWP1基因片段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上,导入E.coli BL21 (DE3)中,表达出约12 kDa含His标签的融合蛋白。用纯化的融合蛋白注射大白兔皮层,获得了特异性较强的SWP1抗血清,其效价为1∶4 000,并成功应用于SWP1在本氏烟中的检测。制备的抗血清在SWP1蛋白结构、功能及其与寄主的互作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4.
为揭示中国野生华东葡萄抗病转录因子基因在与葡萄白粉病互作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本研究以中国野生华东葡萄(Vitis pseudoreticulata W.T.Wang)高抗葡萄白粉病株系白河35-1为材料,接种葡萄白粉病菌(Unicinula necator(Schw.)Burr.)病原菌诱导后7个不同时期的反转录产物为模板,用RT-PCR扩增得到V.pseudoreticulata RING-finger protein1基因(VpRFP1)的开放阅读框1053bp;将其克隆到pMD19-T载体经测序后,亚克隆到pGEX-4T-1原核表达载体并转化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BL21;经IPTG诱导表达出64kD的融合蛋白GST-VpRFP1,主要以包涵体表达形式存在;采用电透析法纯化融合蛋白,并以纯化产物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抗血清,Western blot检测免疫-抗原反应良好。本研究结果表明,在27℃、0.1mmol/L的IPTG诱导4h融合蛋白GST-VpRFP1的表达量最大,免疫大白兔获得的抗血清能够用于VpRFP1基因的功能分析。  相似文献   
65.
秘琮然  张永安  涂加钢 《水产学报》2021,45(9):1508-1516
为了鉴定乌鳢水泡病毒(SHVV)磷蛋白(P)的异构体并研究其在病毒增殖中的作用,本研究扩增了SHVV的P基因,构建了原核表达质粒pET32a-P,通过Ni-NTA亲和层析柱纯化His-P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了多克隆抗体,利用该抗体对SHVV的P蛋白异构体进行鉴定。进一步利用增强性绿色荧光蛋白(EGFP)研究了P蛋白异构体的亚细胞定位,并通过定量PCR(qRT-PCR)、Western blot及TCID_(50)研究了过表达P蛋白异构体对SHVV增殖的影响。结果显示,SHVV感染斑点叉尾鮰卵巢细胞(CCO)出现3条P蛋白带,进一步验证表明,其中2条带分别是P蛋白(又称P1)及其异构体P2。亚细胞定位实验发现P1和P2主要定位在细胞质,但是可以在核质中穿梭。在CCO细胞中过表达P1、P2均能促进SHVV增殖。因此,SHVV在感染过程中能产生P蛋白(P1)及其异构体P2,且P1和P2对SHVV增殖发挥重要作用。研究结果有助于阐明SHVV的致病机理以及弹状病毒P蛋白异构体的功能。  相似文献   
66.
本研究将甜瓜黄斑病毒(Melon yellow spot virus,MYSV)外壳蛋白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利用大肠杆菌系统表达该蛋白,免疫家兔制备其多克隆抗体。本文通过多克隆抗体,建立了间接ELISA(ID-ELISA)、免疫捕获PCR(IC-RT-PCR)、Western blot及dot-ELISA的MYSV检测方法,以上各种方法均能特异的检测MYSV。检测结果表明:ID-ELISA方法检测效价大于1∶6 400;Western blot检测灵敏度达到1∶320(W/V,g·mL-1);Dot-ELISA检测灵敏度达到1∶80(W/V,g·mL-1),且用牙签等非实验室工具便能检测该病毒,能高效地应用于田间样品的检测。  相似文献   
67.
为了建立百合斑驳病毒(Lily mottle virus,LMoV)的快速检测方法,采用RT-PCR方法从感染LMoV的百合叶片中克隆该病毒的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然后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上,导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BL21(DE3)并诱导表达,以表达的重组蛋白为抗原制备该病毒的抗血清。结果显示:LMoVCP全长为822 bp,编码274个氨基酸;SDS-PAGE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经IPTG诱导得到了分子量约为34 kD带有HIS标签的目的蛋白;用该蛋白制备的抗血清经间接ELISA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其效价为1∶51 200,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可用于感染LMoV百合的检测,其检测结果与RT-PCR检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68.
[目的]对水稻SDG711蛋白C末端进行原核表达,并制备其多克隆抗体。[方法]选取水稻SDG711蛋白抗原决定簇较密集的C末端进行原核表达,通过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a-711C,转化E.coli BL21(DE3)感受态细胞,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后进行纯化,再以纯化的融合蛋白为抗原免疫新西兰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并对其进行Western-blot分析。[结果]试验制备的多克隆抗体能有效地检测抗原的表达。[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SDG711蛋白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9.
猪瘟病毒阳性血清的热加速稳定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热加速稳定性试验,以ELISA抗体效价为考察指标,确定猪瘟病毒阳性血清的贮存有效期,并拟合抗体效价随时间失活的线性回归方程及不同温度下失活速率常数k值的线性回归方程.从较高温度下的k值估算较低温度下的k值,由k值计算该血清在-20℃下的贮存有效期.结果表明,该血清在-20 ℃下的有效期约为16.8年.1年的持续稳定性监测结果也与热加速稳定性试验预期一致.该阳性血清可以用于制备猪瘟病毒阴性、阳性血清国家参考品.  相似文献   
70.
 甘蔗宿根矮化病(Ratoon stunting disase,RSD)是甘蔗生产中最为严重的细菌病害之一,常导致感病品种新植蔗减产10%~15%,宿根蔗减产20%~25%,在干旱的情况下感病品种的宿根蔗产量损失可达60%[1]。RSD病原菌为 Leifsonia xyli subsp.xyli(Lxx),寄生于甘蔗木质部导管内,革兰氏阳性[2],体外分离培养非常困难。该病害自从1944 年首次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甘蔗品种Q28 上发现以来,在世界各产区普遍发生,现已广泛分布于各甘蔗种植区。该菌主要通过带菌种茎和砍收工具传播[3],已感病的蔗株又无明显的外部症状,从而导致该病害无意识地传播,造成病害蔓延,对甘蔗生产危害极大。甘蔗宿根矮化病的检测方法主要有形态学、血清学、分子生物学等方法,血清学由于具有操作简便、准确性高、灵敏度好,同时能够处理大量样品而在国外被广泛采用。目前国内所用的RSD血清全部依赖于国外进口,检测成本高,使得血清学方法无法在国内普及。为此我们分离纯化了RSD的病原菌并制备了RSD的多克隆抗体,为甘蔗宿根矮化病敏感、稳定和快捷的检测提供了必要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